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东南极格罗夫山变基性岩初步研究
作者姓名:俞良军  刘小汉  赵越  琚宜太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南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实验室,北京,100029;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创新 (KZCX2 -3 0 3 ),国家攻关 (98-92 7-0 1 -0 6)资助项目
摘    要:东南极格罗夫山存在一套经历了峰期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镁铁质麻粒岩和斜长角闪岩。对含石榴石的镁铁质麻粒岩的详细研究则显示了近等温降压 (ITD)的顺时针PT演化轨迹 ,与拉斯曼丘陵有相似的演化历史。岩石的主量元素组成和玄武岩一致 ,并且具有拉斑玄武岩演化趋势。进一步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这套玄武岩为洋岛型玄武岩 (OIB)和洋中脊型玄武岩(MORB)的组合。OIB型具有大体类似的地球化学性质 ,它们均富集Ti(TiO2 =2 .68% )、REE( =2 0 2 μg/g)、LREE[(La/Yb) N=4.8]、Ti/Y( =343)、Zr/Y( =3.1 ) ,具洋岛玄武岩的特征 ,推测岩浆来源于富集地幔源区 (EM)。而MORB型以低Ti (TiO2 =1 .1 %— 1 .31 % ) ,明显低于OIB的P的含量 (P2 O5=0 .1 %— 0 .2 % ) ,低REE ( 4 7— 93μg/g)、LREE/HREE( 2 .2 7— 2 .5 4 )、(La/Yb) N( =1 .30— 1 .62 )为特征 ,具洋中脊玄武岩的特征。MORB和OIB组合的出现说明在泛非期该区可能存在过洋盆。

关 键 词:麻粒岩相  ITD  洋岛型玄武岩  洋中脊型玄武岩  格罗夫山  东南极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极地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极地研究》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正在获取相似文献,请稍候...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