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我国西北大、中型内陆盆地中的生铀层双层结构模式及其在盆地成矿远景评价中的意义
引用本文:王志龙.我国西北大、中型内陆盆地中的生铀层双层结构模式及其在盆地成矿远景评价中的意义[J].铀矿地质,1985(4).
作者姓名:王志龙
摘    要:本文提出了西北大、中型内陆盆地内的生铀层双层结构模式,即生铀层=铀源层(长石砂岩红层)+积铀层(能使铀沉淀的灰色层)。其形成机理是:在形成长石砂岩红层的成岩后生作用中,长石被水云母化,长石、石英被自生的赤铁矿、针铁矿及水针铁矿所交代而变红。在这种氧化作用中,长石、石英等硅酸盐类矿物碎屑中的微量铀部分被活化释放出来。由于该层为氧化环境,释放出来的铀不能沉淀,只能和原来储存在孔隙间的含铀“囚水”一起,在成岩脱水过程中扩散到与其紧相邻的Eh值低的灰色还原层位中沉淀,形成铀的工业富集。由此可见,假若没有具备一定渗透性的富含还原剂的灰色层,尽管长石砂岩红层能提供足够的铀源,却形成不了铀矿床,只能分散掉。因此,只有当二者同时出现时,才能够形成铀矿床的生铀层位。该模式在找矿中的意义主要有三点;1.扩大了砂岩找矿中的铀源范围,我们除了应注意基底的铀源及盆地边缘外,现在还应注意大、中型内陆盆地中的上覆红层,特别是长石砂岩红层的铀源;2.在盆地成矿远景评价及其远景区段的选择上,这个模式是一个重要的找矿判据;3.若能较好地运用生铀层的主要标志长石砂岩红层,还有助于攻深找盲,预测深部的盲矿体。

关 键 词:生铀层双层结构  长石砂岩红层  灰色层

A DOUBLE-LAYER STRUCTURE MODEL OF URANIUM-BEARING HORIZON IN INLAND BASINS OF MEDIUM TO BIG SIZE, NORTH-WEST CHINA,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METALLOGENIC POTENTIAL ASSESSMENT
Wang Zhilong.A DOUBLE-LAYER STRUCTURE MODEL OF URANIUM-BEARING HORIZON IN INLAND BASINS OF MEDIUM TO BIG SIZE, NORTH-WEST CHINA,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METALLOGENIC POTENTIAL ASSESSMENT[J].Uranium Geology,1985(4).
Authors:Wang Zhilong
Institution:Wang Zhilong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