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亚洲古近纪哺乳动物群交流及其反映的古地理格局
摘    要:新生代哺乳动物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哺乳动物群的组成特征受到生境改变的影响,同时受控于演化时间和演化速率.我们利用贝叶斯末端定年(Bayesian Tip-dating)的方法来推测亚洲古近纪50个代表性动物群间的相对关系和分异时间,进而对动物群演变更替与古地理格局改变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与传统的动物群排序相比,基于贝叶斯推断的结果更加精细地体现了各个动物群间的相似程度,并通过分异时间反应出来.我们发现,印度次大陆始新世早期开始出现的动物群与亚洲大陆同期的动物群组成在总体上是相近的,表明自早始新世之前已经出现动物的扩散通道,贝叶斯推断印度-亚洲动物扩散通道初次形成的理论时间处在64.8~61.3Ma,这一时间估计与新近的印度次大陆-亚洲初始碰撞时间估计相近.在57.1~47.2Ma,印度次大陆可能具有不同于亚洲大陆主体的生境,这可能与冈底斯山的形成以及在印度-亚洲碰撞区的东西两翼残存浅海和低地有关.渐新世与始新世动物群间遥远的理论分异时间(64.8Ma)反映了始新世-渐新世的动物群转换事件,显然受到始新世-渐新世全球降温期的影响.直至渐新世之末,阿拉伯半岛与亚洲主体之间可能仍然存在难以逾越的地理隔离.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