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张掖黑水国西城驿遗址出土木炭指示的树木利用和古环境 |
| |
引用本文: | 王树芝, 李虎, 张良仁, 陈国科, 王鹏, 赵志军. 甘肃张掖黑水国西城驿遗址出土木炭指示的树木利用和古环境[J]. 第四纪研究, 2014, 34(1): 43-50. doi: 10.3969/j.issn.1001-7410.2014.06 |
| |
作者姓名: | 王树芝 李虎 张良仁 陈国科 王鹏 赵志军 |
| |
作者单位: | ①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北京 100710;;; ②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干旱环境与气候变化协同创新中心, 兰州 730000;;; ③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兰州 710069;;; ④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兰州 730050 |
| |
基金项目: | 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批准号:2013BAK08B02);国家文物局全国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项目(批准号:20110107);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批准号:11&ZD183)共同资助 |
| |
摘 要: | 在2010年度甘肃张掖市甘州区黑水国西城驿遗址的发掘中,采用筛选法,在灰坑、房址、地层、沟和墓中罐子中共采集了38份木炭样品。对其中大于4mm的656块木炭进行了鉴定,656块木炭分别属于13种木本植物种属,有柽柳(Tamarix chinensis)、柽柳属(Tamarix)、沙棘属(Hippophae)、枸杞属(Lycium)、杨属(Populus)、柳属(Salix)、榆属(Ulmus)、云杉属(Picea)、圆柏属(Sabina)、沙拐枣属(Calligonum)、蒺藜科Zygophyllaceae和2种未鉴定的阔叶树及1枚杏核(apricot pit)。研究表明:柽柳属木材在黑水国西城驿遗址古代人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用柽柳作建筑材料。古代居民有可能采集枸杞属、沙棘属和杏属树木的果实食用,可能用沙拐枣属和蒺藜科树木的枝叶做饲料。研究还表明,黑水国西城驿遗址三期古环境比一期和二期相对干旱。
|
关 键 词: | 黑水国西城驿遗址 木炭分析 植物考古 古环境 木材利用 |
收稿时间: | 2013-06-18 |
修稿时间: | 2013-09-21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第四纪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第四纪研究》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