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古代农业的形成过程——浮选出土植物遗存证据
引用本文:赵志军.中国古代农业的形成过程——浮选出土植物遗存证据[J].第四纪研究,2014(1).
作者姓名:赵志军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基金项目: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批准号:118ZD183);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中国农业的起源和早期发展”;国家文物局全国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项目(批准号:20110221)共同资助
摘    要:中国是世界古代农业起源中心区之一。一般认为,中国的农业起源可以分为两个发展脉络,一是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稻作农业起源;二是分布在中国北方地区的旱作农业起源。近些年来由于浮选法的普遍应用,从全国各地考古遗址浮选出土了数量惊人的植物遗存,其中包括稻、粟、黍、大豆、小豆、小麦、大麦、荞麦等各种农作物遗存,为探讨中国古代农业的形成过程提供了直接的实物资料。研究结果显示:距今10000年前后,在中国南方和北方同时出现了植物耕作行为,标志着农业经济已经在孕育中;距今8000年前后,在中国南方和北方都发现了早期农业生产的考古证据,当时的生业形态表现为以采集狩猎(或采集渔猎)为主、以农耕生产和家畜饲养为辅的特点;距今6500年前后,北方旱作农业率先完成了由采集狩猎经济向农业经济的转变过程;距今6000~5000年间,长江中下游地区也相继完成了向稻作农业的转变;距今4000年前后,北方旱作农业又发生了一次重大转变,外来的小麦逐步取代本土的小米成为旱作农业的主体农作物,从此奠定了"南稻北麦"的中国农业生产格局。

关 键 词:稻作农业  北方旱作农业  形成过程  浮选结果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