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湖北省大冶市蟹子地遗址炭化植物遗存研究
引用本文:唐丽雅, 罗运兵, 陶洋, 赵志军. 湖北省大冶市蟹子地遗址炭化植物遗存研究[J]. 第四纪研究, 2014, 34(1): 97-105. doi: 10.3969/j.issn.1001-7410.2014.12
作者姓名:唐丽雅  罗运兵  陶洋  赵志军
作者单位:①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2488;;; ②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武汉 430077;;; ③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北京 100710
基金项目: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批准号:11&ZD183);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批准号:2013BAK08B03)共同资助
摘    要:湖北省大冶市蟹子地遗址地处长江以南鄂东南丘陵地带的山间小盆地,其文化堆积大致可分为新石器时期和西周早期,新石器时期的遗存又分为一期和二期,一期相当于石家河文化时期(4500~4200aB.P.),二期相当于后石家河文化时期(4200~3900aB.P.),西周遗存的年代主要是西周早期(3000~2900aB.P.),其整体面貌与鄂东南地区西周时期典型的土著遗存风格非常一致。2009年5月至9月,在发掘遗址的同时进行了土样的采集和浮选,发现了一批新石器时代末期和西周时期的炭化植物遗存。此次浮选共计采集样品22份,共发现了14611粒炭化植物遗存,包括大量的稻米(Oryza sativa)、少量的粟(Setaria italica)和极少量的杂草(weeds),此外还有少量的炭化稻谷基盘(rice spikelet base)。浮选结果显示,蟹子地遗址在新石器时代末期和西周时期均以稻作农业经济为主,西周时期有对粟进行利用。另外,该遗址新石器时代二期一处房址(T1831F1)集中出土了一批形态偏小的炭化稻米,这可能属于另外一个稻种。蟹子地遗址是鄂东地区,以及湖北长江以南地区首个进行浮选并进行植物遗存研究的遗址,该研究结果为该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和西周时期的植物利用历史提供了新的数据。

关 键 词:蟹子地遗址   新石器时代末期   西周时期   植物考古   炭化稻   炭化粟
收稿时间:2013-09-05
修稿时间:2013-10-17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第四纪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第四纪研究》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