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湖北崇阳地区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介形虫化石及其对灭绝事件的响应
引用本文:刘浩,王永标,袁爱华,杨浩,宋海军,张素新.湖北崇阳地区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介形虫化石及其对灭绝事件的响应[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0(5).
作者姓名:刘浩  王永标  袁爱华  杨浩  宋海军  张素新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730209,40830212,40572002);;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编号:B08030)资助
摘    要:在湖北崇阳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地层中共获得400余个介形虫实体标本,归属4科10属30种.其中在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界线之下长兴组灰岩中发现6属20种,大灭绝界线之上微生物岩中发现7属11种.崇阳微生物岩中的介形虫化石与前人在广西和重庆地区微生物岩中发现的介形虫不但在属种类型上存在差别,而且可作为海水含氧量指标的滤食性分子所占的比例也明显不同,反映出华南地区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后古海洋环境的多样性.在纵向地层序列上,崇阳剖面介形虫化石的分布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在大灭绝界线之下200cm处部分介形虫已开始消失,界线附近再次遭受灭绝,在灭绝界线之上微生物岩的顶部部分属种再度消失.崇阳剖面介形虫的这种分阶段、多幕式演化规律表明,在二叠纪-三叠纪之交这一全球重大地质转折期,作为大灭绝后仅存的几类多细胞生物的介形虫所遭受的损失是个逐渐变化的过程.碳同位素测试分析也显示,古海洋环境的变化早在大灭绝界线之下200cm处就已开始.碳同位素曲线的波动与介形虫属种类型的变化和消失相关,但与介形虫化石的丰度变化没有必然联系.

关 键 词:介形虫  微生物岩  二叠系-三叠系  大灭绝  湖北崇阳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