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流动性视角下流动家庭的空间实践和情感重构
引用本文:陶伟,蔡少燕,余晓晨.流动性视角下流动家庭的空间实践和情感重构[J].地理学报,2019,74(6):1252-1266.
作者姓名:陶伟  蔡少燕  余晓晨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广州510631;华南师范大学文化产业与文化地理研究中心,广州510631;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村镇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广州510631;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广州510631;华南师范大学文化产业与文化地理研究中心,广州510631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8ZDA16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63063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178)
摘    要:流动性的增强使迁移活动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和强度,“家”的流动日渐成为重要的流动形式,“家”的流动亦成为流动性研究的重要关注点。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伴随着家庭式迁移的发展浪潮,流动家庭的空间实践和情感重构成为一个重要话题。在流动过程中,移民的流动性实践往往赋予了“家”不断转换和流动的意义和内涵。基于流动性理论视角,延循“家”的地理学脉络,选取两个典型的流动家庭案例,通过质性研究方法分析对比其在流动过程中的空间实践及其对“家”的情感建构与重构的影响。研究发现:时间性、空间性和地方性是研究“家的流动性”的重要变量和维度。作为刻画流动性的基础尺标,流动轨迹的多位移空间性和流动过程的多阶段时间性使得“家”的地方性处于一个动态关联的状态。“家”的情感归属、“家”的观念和意义通过“家”的流动和营造实践在解构中被延续与重建。

关 键 词:流动家庭  流动性  家的地理学  空间实践  情感归属
收稿时间:2018-02-23
修稿时间:2019-04-15

The emotional reconstruction and spatial practices of mobilizing family: A perspective from mobility
TAO Wei,CAI Shaoyan,YU Xiaochen.The emotional reconstruction and spatial practices of mobilizing family: A perspective from mobility[J].Acta Geographica Sinica,2019,74(6):1252-1266.
Authors:TAO Wei  CAI Shaoyan  YU Xiaochen
Institution:School of Geography,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1, China Centre for Cultural Industry and Cultural Geography,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1, China Center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and Town in Guangdong-Hong Kong-Marco Greater Bay Area,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1, China
Abstract:
Keywords:mobilizing family  mobility  the geography of home  spatial practices  emotional belonging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理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理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