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贵州中西部地区晚二叠世岩相古地理对上二叠统煤炭聚煤规律的影响
引用本文:吴波,邓克勇.贵州中西部地区晚二叠世岩相古地理对上二叠统煤炭聚煤规律的影响[J].贵州地质,2014(1).
作者姓名:吴波  邓克勇
作者单位:贵州省地质调查院;
基金项目:《贵州省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编号:2011-23);《贵州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编号:1212010813023)联合资助
摘    要:运用网格单元法,对贵州中西部地区划分网格单元,优选反映煤炭聚煤规律的煤炭特征地质变量作为网格单元的赋值对象,系统地收集贵州省煤炭现状调查数据库中典型核查矿区成果数据,对网格单元赋值,开展贵州中西部地区上二叠统煤炭聚煤规律研究。研究表明,自西向东由宣威组至吴家坪组,含煤地层厚度、硫分值呈上升的趋势,灰分值、挥发分值呈下降的趋势,发热量值变化趋势不明显。在贵州省煤炭资源潜力评价划分的晚二叠世岩相古地理成果的基础上,对网格单元内煤炭特征地质变量数据开展统计研究,探讨晚二叠世岩相古地理对上二叠统煤炭聚煤规律的影响。研究表明,晚二叠世岩相古地理对上二叠统煤炭聚煤规律影响较大,岩相古地理自西向东由陆相向海相过渡,聚煤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三角洲平原相→潮坪-泻湖相→局限台地相→河流相。三角洲平原相中,河控上三角洲平原相聚煤效果最好。

关 键 词:煤炭  聚煤规律  地质变量  岩相古地理  贵州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