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2017年“海棠”台风影响辽宁不同区域极端暴雨成因分析
作者姓名:杨磊  孙丽  王东东  陈传雷  王瀛  才奎志  张岳
作者单位:1. 辽宁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 辽宁 沈阳 1101662. 辽宁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辽宁 沈阳 1101663.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辽宁 沈阳 1101664. 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 北京 100081
基金项目:中国气象局预报员专项(CMAYBY2017-015、CMAYBY2018-016);气象预报业务关键技术发展专项(YBGJXM2019-01-05);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80540086、20180540093、20180551130);气象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CMAGJ2015M15);2015年辽宁省气象局强对流创新团队项目;辽宁省气象局气象科研项目(201508、201611、2019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05127)共同资助
摘    要:利用常规观测、NCEP FNL、葵花8号卫星、GNSS反演大气可降水量、智能网格实况产品等资料,分析2017年“海棠”台风造成辽宁西部朝阳地区和东南部岫岩县的极端暴雨成因。结果表明:辽宁西部和东南半岛均出现区域性的极端特大暴雨,岫岩县小时雨强更大,最大雨强达到113 mm·h-1,对流性降水特征明显。两个区域暴雨过程均受到热带、副热带、西风带系统共同作用,狭长型“海棠”台风沿着副热带高压西侧逐渐北上,并且与西风带短波槽相互作用,导致辽宁西部出现强降水,随后加强的涡旋系统后侧干冷空气与低空暖湿水汽输送带相互作用,导致岫岩县出现极端暴雨过程。热带台风“奥鹿”对副热带高压南落东退起到阻挡作用。两个区域均具有来自于南海的水汽通道,另外东南半岛也受到了“奥鹿”台风北侧水汽输送的影响。朝阳市和岫岩县大气可降水量值长时间接近65 mm和70 mm,异常指数最高达到3.0和2.5,表明此次暴雨水汽条件的极端性。辽宁西部降水期间动力不稳定更强,辐合层由地面伸展到500 hPa,而东南半岛降水期间上干下湿的水汽分布以及更强的冷暖空气交汇,有利于产生对流性降水。两个区域均受到多个中尺度云团的共同影响,朝阳地区初期降水由中γ尺度辐合线触发,后期台风在北上过程中与高空槽后部的干冷空气相互作用,形成的暖锋云系以及冷锋云系导致朝阳地区出现持续性强降水;加强的涡旋后部干空气侵入到暖湿水汽输送带中,配合岫岩县山区地面辐合线稳定不动,不断有积云触发并且直接影响岫岩县,导致岫岩县产生极端对流性暴雨。

关 键 词:台风  极端暴雨  葵花8号  水汽图像  大气可降水量  
收稿时间:2018-12-02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与环境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与环境学报》下载全文
正在获取相似文献,请稍候...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