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青藏高原东南缘深部多参数属性变化与中强震孕育响应关系
引用本文:刘冠男,柳存喜,王志.青藏高原东南缘深部多参数属性变化与中强震孕育响应关系[J].地球物理学报,2021,64(11):3948-3969.
作者姓名:刘冠男  柳存喜  王志
作者单位: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院,成都 610059;数学地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 610059;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成都 610051;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301;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广州 51145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研究计划;数学地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摘    要:本研究通过反演294,777高质量纵-横波震相走时数据对,获得了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壳及上地幔的高分辨率P波、S波速度和泊松比多参数三维结构图像,同时结合多参数的梯度场,分析了深部多参数属性变化与近50年来强震(震级≥5.0,M5+)孕育之间的响应关系.研究表明:(1)青藏高原东南缘多参数结构呈现出明显的横向不均性,松潘—甘孜块体的中下地壳为低速和高泊松比异常,反映了具有塑性特征的物质存在,该属性特征对强震的触发具有较显著的影响;(2)通过对过去50年内发生在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强震(M5+)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强震发生在地震层析成像边界带(Tomographic Edge Zone,TEZ).本研究结果表明,63.3%~78.4%的强震事件发生在P波速度和泊松比TEZ上,而8.4%~20.1%和11.7%~16.7%的强震事件分别发生在参数高异常带(High-Value Zone,HVZ)和参数低异常带(Low-Value Zone,LVZ)上.S波速度参数的TEZ孕震构造特征比例与P波相比有一定的下降(45.7%~46.3%),相应的HVZ和LVZ孕震构造特征比例稍有上升趋势(36.4%~36.7%、17.3%~17.6%).以上两个特征表明,在青藏高原东南缘,强震触发的主要控制因素可能是块体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同时,孕震区流体侵入在地震诱发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根据本次及作者前期的研究认为,青藏高原东南缘区域内绝大多数强震事件与TEZ之间的正相关的响应关系并不是一个偶然现象,可能是地震孕育和地壳构造之间存在的某种关联性.本研究所揭示的地震孕育特征为青藏高原东南缘乃至整个青藏高原的中长期防灾减灾以及重大工程建设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关 键 词:青藏高原东南缘  多参数属性变化  层析成像边界带  强震触发

The response of moderate-large earthquake initiations to multi-parameter variations of deep structures in sou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LIU GuanNan,LIU CunXi,WANG Zhi.The response of moderate-large earthquake initiations to multi-parameter variations of deep structures in sou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J].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2021,64(11):3948-3969.
Authors:LIU GuanNan  LIU CunXi  WANG Zhi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