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桂北地区中元古代层状锡矿化的发现及其意义
引用本文:毛景文,陈晴勋,杨开泰,劳复天,周科子.桂北地区中元古代层状锡矿化的发现及其意义[J].矿床地质,1988,7(1):63-63.
作者姓名:毛景文  陈晴勋  杨开泰  劳复天  周科子
摘    要:在桂北地区,部分锡多金属矿体产于四堡中期(约1600Ma)的镁铁质和超镁铁质侵入-喷出杂岩中。对于其成因,一些学者认为是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原始富锡,经区域变质作用而聚集成矿。但由于锡矿床全部分布于雪峰期黑云母花岗岩体内外接触带的断裂中,其成矿时代(700—820Ma)与区域变质作用时代(340—450Ma)不吻合等,故上述的成因认识迄今尚未得到大多数地质工作者的承认。笔者经过近五年的工作,从多方面证明了桂北地区的锡矿床与雪峰期黑云母花岗岩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后者不仅是成矿的能源,而且也是成矿的物质来源。锡矿床与其周围的铜、铅、锌和锑矿床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成矿系列。


The discovery of laminar tin mineralization in Northern Guangxi and its significance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矿床地质》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矿床地质》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