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湘渝黔红色岩溶地貌形成的地质条件及成因分析
引用本文:陈友智,姜伏伟,于宁,苏孝良,曹晓娟.湘渝黔红色岩溶地貌形成的地质条件及成因分析[J].地球化学,2023(1):94-104.
作者姓名:陈友智  姜伏伟  于宁  苏孝良  曹晓娟
作者单位:1. 贵州理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2. 贵州省科学技术厅;3. 中国地质调查局环境监测院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DD20190074);;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JZ字[2015]2005);
摘    要:湘渝黔交界处红色岩溶地貌为新发现的特殊岩溶地貌,以地层凹凸相间排列和单层蜂窝状形态为明显特征。古生代–新生代研究区处于黔中隆起和雪峰隆起北缘,地层沉积岩相和构造变形受到隆起的影响。目前,关于红色岩溶地貌与隆起的关系未见深入研究。针对这一问题,基于野外露头观测、显微结构分析和元素地球化学分析,从构造变形的角度探讨隆起与红色岩溶地貌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加里东期牯牛潭组形成于干燥、炎热的气候环境,黔中–雪峰隆起的发育影响了沉积水体盐度以及地层中黏土矿物含量,限定了地貌发育区域和基本形态格架;晚印支–早燕山期受雪峰隆起向北西推覆的影响,形成NE向劈理,劈理多沿准同生期“龟裂纹”构造薄弱带发育,劈理与缝合线组合共同围限石灰岩砾石,后期地下水差异溶蚀形成蜂窝状;晚燕山–新构造期雪峰隆起持续向北逆冲,研究区以隆升、剥蚀为主,形成多组共轭节理,红色岩溶地层抬升至近地表,地下水沿节理侵蚀,最终形成红色岩溶地貌。

关 键 词:红色岩溶地貌  劈理  节理  成因  雪峰隆起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