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空间场景的海岸带与海域生态承载力及可持续评价
引用本文:唐玉芝,石铁柱,刘潜,王梦迪,颜凤芹,吕品,邓东平,张紫红,王志华,胡忠文,邬国锋,苏奋振.基于空间场景的海岸带与海域生态承载力及可持续评价[J].地理学报,2023(11):2811-2832.
作者姓名:唐玉芝  石铁柱  刘潜  王梦迪  颜凤芹  吕品  邓东平  张紫红  王志华  胡忠文  邬国锋  苏奋振
作者单位:1. 深圳大学粤港澳智慧城市联合实验室;2. 深圳大学自然资源部大湾区地理环境监测重点实验室;3. 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4. 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5.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90854);;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21M702231)~~;
摘    要:本文旨在介绍空间场景概念及其耦合三维生态足迹构建的新一代海岸带与海域生态承载力及可持续性评估框架;基于该框架,分析了1990—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海岸带与海域空间场景、生态承载力及可持续性变化。结果表明:(1) 1990—2019年陆地与潮间带空间场景变化主要表现为森林和水田向海水养殖、居住、商业贸易、工业生产和公铁桥梁等场景的转入,海域则主要表现为开发保留海域和一般可捕捞海域向海洋保护、海水养殖、旅游休闲、港口航道和工业城镇海域的转入。(2)总生态承载力先增后降、总体略有上升,但人均生态承载力持续下降;绝大多数空间场景生态承载力总体上升。(3)研究区及大多数空间场景人均足迹深度持续上升,且均超过原始值1,显示出不可持续发展趋势;人均3D足迹则呈先急增后缓增趋势。其中,旱地、陆地交通场站、工业生产等场景人均足迹深度最高,森林、工业生产和陆地交通场站人均3D足迹增长最快。(4)随着近年来产业转型升级和海洋政策调整优化,1990—2019年研究区不可持续发展趋势得到缓解。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土地利用/覆被,空间场景更能细致准确反映海岸带与海域复杂人类活动造成的生态承载力和可持续性差异...

关 键 词:空间场景  可持续性  生态承载力  粤港澳大湾区  海岸带与海域
点击此处可从《地理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理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