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长江河口主槽地貌形态观测与分析
作者姓名:吴帅虎  程和琴  胥毅军  李九发  郑树伟  徐韦  陆雪骏
作者单位:1. 华东师范大学 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62; 2. School of Renewable Natural Resources, 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Baton Rouge, LA 70803, USA;华东师范大学 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62;School of Renewable Natural Resources, 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Baton Rouge, LA 70803, USA;华东师范大学 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62;华东师范大学 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62;华东师范大学 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62;华东师范大学 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6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6075);中国地质调查局(DD20160246)
摘    要: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流域至河口的泥沙输运与沉积。尽管一些近期的研究已经调查了长江河口的形态演变,然而,流域和河口工程如何影响河口河床的形态演变仍然是不清楚的。该文利用2010年至2015年多波束测深系统和浅地层剖面仪等先进现场测量仪器的长江口主槽走航测量资料,并结合主槽表层沉积物资料,分析了近年来人为强干扰下的长江河口主槽底床微地貌形态,以理解近期人类活动对河口的影响。结果显示:近年来长江河口主槽底床上除了存在平床、沙波、冲沟和冲刷痕等常见微地貌形态外,还存在着疏浚痕和凹坑等人为微地貌形态。在流域和河口大型工程的共同影响下,近年来南北港中上段、横沙通道和南槽上段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刷,其主槽底床上呈现出不同程度冲沟和冲刷痕等侵蚀性微地貌。而由于疏浚工程的影响,南港下段、圆圆沙航槽和北槽航道底床上出现了大范围的疏浚痕和凹坑。近年来包括南槽上段、北槽主槽中段和下段的局部区域和北港拦门沙河段局部区域在内的长江河口最大浑浊带的河床沉积物有粗化趋势。南北港中上段和横沙通道的大部分区域均发育了大量沙波微地貌;总体上,长江河口沙波的波高在0.12~3.12 m,波长在2.83~127.89 m,波高/波长在0.003~0.136,长江河口中上段的沙波尺度(波高的均值为0.91 m,波长的均值为20.08 m)大于密西西比河下游(波高的均值为0.87 m,波长的均值为17.62 m),且两区域沙波的几何形态差异性较小。

关 键 词:河槽形态  微地貌  多波速  长江河口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工程》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工程》下载全文
正在获取引用信息,请稍候...
正在获取相似文献,请稍候...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