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天山小尖山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成矿模式探讨 |
| |
作者姓名: | 蒋东祥 毛启贵 刘家军 于明杰 卫晓峰 |
| |
作者单位: |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矿产资源调查中心,西安,710100;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北京,100012;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北京,100012;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 |
| |
基金项目: | 本文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 2017YFC0601201)、国家重点基础发展研究计划项目(编号 2014CB440803)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公益性地质调查项目(编号 DD20160071)资助成果。 |
| |
摘 要: | 小尖山金矿床产于东天山康古尔韧性剪切带南缘,对该矿床流体特征和矿床成因类型了解较少。矿区普遍发育低绿片岩相变质,矿床由多条走向为100°~120°的陡倾斜蚀变岩型矿体组成,金平均品位3.11×10-6~24.99×10-6;成矿过程可划分为3个阶段:(1)黄铁矿-磁铁矿-绿泥石-绢云母-石英阶段;(2)黄铁矿-黄铜矿-自然金-石英-绿泥石阶段;(3)石英-方解石-贫硫化物阶段。本文通过对矿床不同成矿阶段石英脉内发育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显微测温与氢氧同位素研究分析,发现矿床主要发育H2O-CO2及气液两相流体包裹体,从早至晚成矿过程中流体内CO2包裹体逐渐减少,气液两相包裹体内气液比逐渐减小。各成矿阶段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表明,从早至晚成矿流体均一温度分别为216.9~396.4℃、183.1~319.2℃与145.1~220.8℃;成矿流体盐度分别为1.40%~10.11%NaCleq、1.91%~11.22%NaCleq与1.63%~6.74%NaCleq,成矿流体属于中...
|
关 键 词: | 流体包裹体 氢氧同位素 流体演化 东天山 小尖山金矿床 |
收稿时间: | 2020-03-24 |
修稿时间: | 2020-07-01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