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盆地南缘构造活动及对砂岩型铀矿的制约:来自磷灰石裂变径与U-Pb定年的证据 |
| |
作者姓名: | 丁波 刘红旭 李平 蒋宏 张虎军 张宾 |
| |
作者单位: | 中核集团铀资源勘查与评价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29;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北京 100029,中核集团铀资源勘查与评价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29;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北京 100029,中核集团铀资源勘查与评价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29;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北京 100029,核工业二一六大队,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核工业二一六大队,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中核集团铀资源勘查与评价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29;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北京 100029 |
| |
基金项目: | 国家科技部973计划项目(2015CB453004);中核集团集中研发项目"伊犁盆地南缘东段砂岩型铀矿定位预测与靶区优选(地LTD1612-4);国防预研项目(3210402) |
| |
摘 要: | 为了探讨伊犁盆地南缘构造活动与铀成矿关系,通过采取砂岩型铀矿含矿层砂岩样品,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与U-Pb等时线定年的方法,对伊犁盆地南缘构造活动与砂岩型铀矿成矿年龄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伊犁盆地南缘自中生代以来经历了三期强烈的隆升—剥蚀事件,三叠纪末—中侏罗世、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中新世—现今,对应印支末期、燕山期与喜马拉雅期三期构造活动;②盆地南缘中—西段砂岩型铀矿成矿年龄可分为158~153 Ma、108~60.5 Ma、55~15 Ma,12~0.3 Ma四期,盆地东段铀成矿年龄比较新,为7.8~5.5 Ma之间;③盆地南缘构造活动时间与铀成矿年龄具有非常好的对应性,将伊犁盆地南缘铀成矿作用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物源区快速抬升—含矿建造形成期及铀的预富集阶段、主成矿阶段、后生叠加改造阶段。
|
关 键 词: | 伊犁盆地南缘 构造活动 磷灰石裂变径迹 砂岩型铀矿 |
|
|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力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力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