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2018年7月15—17日北京极端强降水过程三类对流风暴及其强降水特征分析
作者姓名:曹艳察  郑永光  盛杰  林隐静  朱文剑  张小雯
作者单位:国家气象中心,北京 100081;国家气象中心,北京 100081;国家气象中心,北京 100081;国家气象中心,北京 100081;国家气象中心,北京 100081;国家气象中心,北京 100081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1507504、2017YFC1502003)、中国气象局预报员专项(CMAYBY2019-140)、广东省科技厅社会发展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建设专项(2019B0202080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41605080)及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项目(DJ-ZDZX-2016-02)共同资助
摘    要:
2018年7月15—17日,北京遭遇当年入汛以来最强降水过程。该过程具有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局地雨强强等特点。针对小时降水量阶段性减弱的特征,对该过程不同阶段三类对流风暴及其强降水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16日凌晨副热带高压边缘暖区强降水主要由低质心型对流风暴造成,该时段暖湿层结深厚,垂直风切变较弱;对流系统具有类似热带强降水型风暴特征,加之“列车效应”影响,导致北京密云出现极端强降水;高质心型对流风暴出现在16日至17日凌晨,受高空槽和副热带高压共同影响,中层有干空气侵入,整层垂直风切变较强;对流系统存在悬垂结构特征,但局地性强、移速快,其造成的最大降水量要弱于低质心型对流风暴;混合型对流风暴对应17日高空槽过境的强降水,该时段能量和水汽条件较前期明显减弱;对流风暴的强度和降水量级在三类风暴中最弱。不同类型对流风暴对应的环境条件、结构特征及其移动传播特点决定了该过程不同阶段的降水强度和量级。

关 键 词:极端降水  低质心型对流风暴  高质心型对流风暴  混合型对流风暴  分钟级雨量  列车效应
收稿时间:2019-02-20
修稿时间:2020-01-31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