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金沙江矮子沟巨型古滑坡形成机制及运动过程研究
引用本文:申通,黄志全,宋帅奇,郑超,袁玥,刘恒,吴旭阳,楚亚培.金沙江矮子沟巨型古滑坡形成机制及运动过程研究[J].地震学报,2023(6):1091-1110.
作者姓名:申通  黄志全  宋帅奇  郑超  袁玥  刘恒  吴旭阳  楚亚培
作者单位:1. 河南城建学院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2.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3. 洛阳理工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41521002);;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222102320173);;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12300410328);;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22A560008);
摘    要: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并结合遥感解译、室内试验以及数值模拟等手段,对矮子沟巨型古滑坡的基本特征、形成机制及运动演化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矮子沟古滑坡的形成条件为:滑坡剪出口与坡脚之间存在巨大的高差,为滑坡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临空条件;顺向岸坡结构以及坡体内发育的多组控制性结构面是滑坡发生的结构基础;玄武岩系中的凝灰岩软弱夹层削弱了岩体的完整性,地表水及地下水长期入渗,水的软化作用降低了软弱夹层的抗剪强度;地震作用是造成岩体最终滑动失稳的关键因素。该滑坡的动力学过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1)启程活动阶段。斜坡地形效应使得地震波在斜坡上部表现出异常放大现象,当短时间内积聚的振动能量超过岩土体的强度时,易形成高位滑坡,滑坡的变形破坏机制为拉裂-滑移;(2)近程活动阶段。近3.82×108 m3的滑坡物质高位高速下滑,与矮子沟右岸坡体发生猛烈碰撞后进一步碎裂解体;(3)高速远程碎屑流阶段。碎屑流继续沿矮子沟高速运动约3 km;(4)堆积堵江阶段。滑坡物质最终形成体积为2.73×108 m3的巨型堰塞坝,堵塞金沙江并...

关 键 词:金沙江  地震滑坡  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  形成机制  3DEC数值模拟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