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水文恢复与河蟹养殖对盐碱化沼泽芦苇种群有性生殖特征的影响
引用本文:陈均则,崔铭洋,李晓宇,穆春生.水文恢复与河蟹养殖对盐碱化沼泽芦苇种群有性生殖特征的影响[J].湿地科学,2023(6):860-867.
作者姓名:陈均则  崔铭洋  李晓宇  穆春生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 东北师范大学草地科学研究所,植被生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 延边大学农学院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XDA28110401和XDA230604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1140)资助;
摘    要: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是松嫩平原西部盐碱化沼泽植物群落的优势物种,恢复和扩大芦苇种群有利于松嫩平原西部生态脆弱区的保护和修复。与利用根状茎恢复方法相比,采集芦苇种子破坏性小、更易获取,但芦苇有性生殖能力弱,种子成熟率低。于2021年10月12日,在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松嫩平原西部盐碱湿地生态研究站的退化区、水文恢复区和养殖河蟹区,收割芦苇样品,测定芦苇的生长指标和有性生殖指标,分析水文恢复和河蟹养殖对芦苇有性生殖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河蟹养殖区和水文恢复区芦苇种群株高、穗长、抽穗数、抽穗率、单穗总花数和结实数的平均值都显著大于退化区(p<0.05),河蟹养殖区的芦苇种群株高和抽穗率的平均值显著大于水文恢复区(p<0.05);河蟹养殖区的芦苇种群密度平均值显著小于退化区(p<0.05);退化区芦苇种群穗的全碳和全氮含量平均值都显著小于水文恢复区和养殖河蟹区(p<0.05),碳氮比平均值显著大于水文恢复区和河蟹养殖区(p<0.05),退化区、水文恢复区和河蟹养殖区内芦苇种群茎叶的全碳、全氮含量以及碳氮比差异都不显著(...

关 键 词:盐碱化沼泽  芦苇生殖  芦苇种群  水文恢复  河蟹养殖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