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震后地形变与孔隙压力瞬态变化的相互关系
引用本文:Paul Segall,Rikke Pedersen,曹玲玲,孙小龙.震后地形变与孔隙压力瞬态变化的相互关系[J].国际地震动态,2006(7):102-106.
作者姓名:Paul Segall  Rikke Pedersen  曹玲玲  孙小龙
摘    要:大震改变地壳的应力,从而触发地震及其余震。一系列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包括余滑、孔隙流体的流动、下地壳和上地幔粘性的张驰、断层附近应力和孔隙压力调整以及地震的触发进程。然而,尽管进行过多次尝试,但通过直接场地的观测,很难将这些过程区分开来。这里我们采用一种星载雷达干涉图和冰岛南部地震带两个6.5级地震地热井水位变化过程结合的测量法。干涉图记录到的形变既不能用余滑也不能用粘-弹性张驰来解释,但它与地震发生后最初两个月孔隙弹性物质的回跳一致,这可以用地震引起水位变化的快速恢复(1—2个月)来证实,相反余震序列的持续时间达到3.5年,这表明余震的持续时间并不是由孔隙流体的流动控制的,但是,因为表面应变是由地壳浅部孔隙压力的变化控制的,因此,我们不能排除在余震发生深度存在较长时间的孔隙压力瞬态变化。余震的持续时间与随速度和状态变化的摩擦定律控制的地震活动变化速率模型是一致的。

关 键 词:孔隙流体  压力瞬态  地形变  触发地震  余震序列  震后  持续时间  流动控制  水位变化  孔隙弹性
收稿时间:2006-07-01
修稿时间:2006-07-01

Post-earthquake ground movements correlated to pore-pressure transients
Paul Segall,Rikke Pedersen.Post-earthquake ground movements correlated to pore-pressure transients[J].Recent Developments in World Seismology,2006(7):102-106.
Authors:Paul Segall  Rikke Pedersen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