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2016年1月京津冀地区连续性寒潮事件对比分析
引用本文:于波,李桑,黄富祥,邢楠,杜佳.2016年1月京津冀地区连续性寒潮事件对比分析[J].甘肃气象,2019,37(6).
作者姓名:于波  李桑  黄富祥  邢楠  杜佳
作者单位:北京市气象台,北京 100089;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北京 100081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气象局科技项目
摘    要:2016年1月京津冀地区在相隔较短的时间内连续出现2次寒潮天气,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和卫星云图,综合对比2次寒潮过程中的环流形势、前期回暖、冷平流、海平面气压及下沉运动等。结果表明:(1)寒潮Ⅰ主要影响京津冀北部及河北中部和南部的部分地区,以降温为主;寒潮Ⅱ的影响范围更广、强度更大,京津冀大部分地区出现明显降温和大风天气。(2)前期回暖、横槽转竖南压是2次寒潮天气的共同点,但寒潮Ⅱ的影响程度更大,主要原因为:①冷空气南下过程中有南支槽接应时,气流的经向度加大、偏北分量增强,能够快速引导冷空气主体大举向南爆发;②地面强冷高压形成较强的气压梯度和温度梯度,造成明显的梯度风;③下沉气流核所到达的高度越接近地面、持续时间越长,造成大风和降温的程度越剧烈。(3)寒潮天气过程中,气温变化若仅受单一冷平流作用的影响,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降幅区域会比较接近;当云覆盖的影响增强时,会出现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降幅区域差异较大的情况。

关 键 词:寒潮  爆发机制  冷高压  下沉气流核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