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耕地资产社会保障功能的空间分异研究——不同农业类型区的比较
作者姓名:王亚辉  李秀彬  辛良杰  谈明洪
作者单位:1.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 400715
2.西南山地生态循环农业国家级培养基地,重庆 400715
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
4.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4190123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93075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9XJCZH006);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8BS5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swu118054)
摘    要:在中国人多地少和土地产权二元结构背景下,耕地资源一直是农民的“命根子”,其社会保障功能被认为是社会的稳定器,但近年来这一观点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目前中国农户耕地的社会保障功能还有多大,迫切需要利用详实的数据进行系统性、定量化的测算。基于此,把拥有承包权的耕地看作农户的一项资产,论文选取都市农业区、集约农业区、平原主粮作物区和山地主粮作物区4类典型农业区,实地调查1025户农户家庭,旨在揭示耕地社会保障功能的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作为家庭农业的生产资料,耕地投入农业生产所获收益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在各区最高为50%,其中山区不足7%;作为一项养老保障,家庭耕地资产收益对养老需求的贡献率均不足30%,山区甚至不及3%;作为金融抵押品,若以20万元资金需求为例,户均耕地资产可贷款额度均不超过资金需求的20%,而山区仅为1%。现阶段农户耕地资产的社会保障价值已十分微弱,这有助于给出对新时期农村土地保障功能的科学判断。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不同农业类型区农户的耕地收益及资产价值均不断下降,尤其是在农地利用边际化胁迫下的山区,如何减缓山区耕地弃耕撂荒和耕地资产贬值,无疑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关 键 词:社会保障功能  农业类型区  耕地资产  空间分异  农地边际化  
收稿时间:2019-08-08
修稿时间:2019-11-20
点击此处可从《地理科学进展》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理科学进展》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