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广西茅尾海牡蛎天然种苗种类鉴定和群体组成的初步分析
引用本文:钟方杰,严雪瑜,高 扬,蒋钦杨,贾 峥,李琼珍,李文红,陈 琴. 广西茅尾海牡蛎天然种苗种类鉴定和群体组成的初步分析[J]. 海洋科学, 2014, 38(3): 91-97
作者姓名:钟方杰  严雪瑜  高 扬  蒋钦杨  贾 峥  李琼珍  李文红  陈 琴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广西水产研究所;广西大学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广西大学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广西大学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广西大学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广西水产研究所;广西大学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广西大学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广西科技攻关项目(桂科攻13470002-1); 广西科技攻关项目(桂科攻11107012-2);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 广西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 广西高校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
摘    要:了解广西茅尾海牡蛎种质资源现状,有助于提高牡蛎采苗效果。通过在茅尾海采集常见5种牡蛎成体,并在牡蛎不同繁殖高峰期分别采集牡蛎D型幼虫DⅠ、DⅡ,在不同附着期分别采集牡蛎幼苗MⅠ、MⅡ、MⅢ,采用多重PCR技术对牡蛎成体、稚贝及幼虫进行种类鉴定。香港巨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在茅尾海牡蛎稚贝和幼虫高峰期均属于优势种;稚贝中香港巨牡蛎、有明巨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和熊本牡蛎(Crassostrea sikamea)3个种类的平均比例分别为88.3%、6.7%和5.0%,香港巨牡蛎与熊本牡蛎、有名巨牡蛎相比差异显著(P0.05),熊本牡蛎与有明巨牡蛎差异不显著(P0.05)。香港巨牡蛎是茅尾海牡蛎优势种,7月12日之前投放采苗器可采集到数量多、种类单一的香港巨牡蛎。7月12日之后投放采苗器,附着的稚贝中有明巨牡蛎和熊本牡蛎比例增加,影响采苗效果及养殖生产。

关 键 词:茅尾海  牡蛎稚贝  D型幼虫  多重PCR  COⅠ基因
收稿时间:2013-06-22
修稿时间:2013-10-11

Species identification species group structure analysis of the common oysters from the Maowei sea in Guangxi
Abstract:
Keywords:Maowei Sea   oyster juvenile   oyster larvae   multiple PCR   cytochrome coxidase I gene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科学》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