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妃甸近岸海域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
| |
作者姓名: | 梁淼 孙丽艳 姜倩 陈兆林 李德鹏 路波 |
| |
作者单位: |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局近岸海域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辽宁 大连 116023,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局近岸海域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辽宁 大连 116023,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局近岸海域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辽宁 大连 116023,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局近岸海域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辽宁 大连 116023,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局近岸海域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辽宁 大连 116023,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局近岸海域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辽宁 大连 116023 |
| |
基金项目: | 国家海洋局近岸海域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201817) |
| |
摘 要: | 为了研究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于2014年6月和9月在曹妃甸海域布设了14个调查站位,对该海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组成、细胞丰度及群落多样性等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多维尺度分析方法对曹妃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做区域划分,通过冗余分析(RDA)研究了环境因子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曹妃甸海域6月和9月共鉴定出浮游植物3门28属62种,硅藻为主,生态类型以温带近岸广温广盐性种为主。6月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平均值为111. 31×10~4cells/m~3,主要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柔弱角毛藻(Chaetoceros debilis); 9月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平均值为163. 01×10~4cells/m~3,主要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和细弱圆筛藻(Coscinodiscus subtilis)。站位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表明,曹妃甸浮游植物种类地区划分主要分为3个区域,分别为填海东侧和西侧海域、曹妃甸填海区附近海域以及曹妃甸中部远离填海区域,且6月和9月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差异不显著(R=-0. 997,p=0. 998,n=14)。RDA结果显示6月的盐度、溶解氧(C_(DO))、温度(T)和pH值及9月的C_(DO)、活性磷酸盐(C_(PO_4~(3-)-P))、无机氮浓度(C_(DIN))和T是依次影响各自月份浮游植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
|
关 键 词: | 海洋生物学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冗余分析 曹妃甸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应用海洋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应用海洋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