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汶川地震灾区高位泥石流成灾模式分析
引用本文:魏昌利;何元宵;张瑛;廖维;陈亮.汶川地震灾区高位泥石流成灾模式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3(4):52-60.
作者姓名:魏昌利;何元宵;张瑛;廖维;陈亮
作者单位:四川省地质调查院
基金项目:汶川地震灾区地质灾害勘查成果综合集成(1212011014034)
摘    要:5·12汶川地震后,泥石流成为汶川地震灾区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历次暴雨均引发大量泥石流,其中高位泥石流危害大、防治难,已引起业界广泛关注,它具有物源量丰富、分布相对位置高,沟道纵比降大,泥石流暴发隐蔽性强、破坏性大等特点。本文通过对已发的高位泥石流形成条件、基本特征和成因机理研究,将其划分为"滑坡-碎屑流-泥石流型"、"支沟群发汇集型"、"堵溃型"、"阶梯沟道型"和复合型五种成灾模式,总结出了各模式的主要特点,并举典型案例进行解剖分析。对高位泥石流的深入研究和科学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 键 词:汶川地震  地震灾区  高位泥石流  成灾模式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