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长江经济带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空间错位及其机理北大核心CSCD
引用本文:李如友,石张宇.长江经济带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空间错位及其机理北大核心CSCD[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22(5):129-137.
作者姓名:李如友  石张宇
作者单位:1.盐城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24051;2.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311599;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8BJY19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9YJC630083)。
摘    要:以长江经济带9省2市为研究对象,采用核密度、重心模型、空间错位指数等方法,分析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的空间特征及错位关系,并揭示空间错位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均呈集聚分布态势,二者集聚分布区域的空间重叠度较低,表现出较强的相互独立性;2)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错位特征,且空间错位强度存在地区差异性,传统村落优势分布区域集中在长江以南,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优势分布区域集中在长江以北经济相对发达省份;3)传统村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空间错位格局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经济发展是基础动力,城镇化进程是核心动力,现代文化冲击是直接动力,政府保护机制是外在动力。研究结果有助于明确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的现实关系及机理,可为区域传统村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协同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关 键 词:传统村落  非物质文化遗产  空间错位  长江经济带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