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星载测雨雷达探测的亚洲对流和层云降水季尺度特征分析 |
| |
引用本文: | 傅云飞, 张爱民, 刘勇, 郑媛媛, 胡运芳, 冯沙, 曹爱琴. 基于星载测雨雷达探测的亚洲对流和层云降水季尺度特征分析[J]. 气象学报, 2008, 66(5): 730-746. doi: 10.11676/qxxb2008.067 |
| |
作者姓名: | 傅云飞 张爱民 刘勇 郑媛媛 胡运芳 冯沙 曹爱琴 |
| |
作者单位: | 1. 安徽省气象研究所,合肥, 230061;;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 230026;; 3. 安徽省气象台,合肥, 230061;; 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 230026 |
| |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专项,国家公益性行业支撑项目(GYHY,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 |
摘 要: | 利用热带测雨卫星搭载的测雨雷达10年探测结果,就季尺度亚洲对流降水和层云降水的降水频次和强度及降水垂直结构的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春、秋、冬三季东亚季平均降水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呈带状分布,雨强一般不超过10 mm/d;夏季,沿孟加拉湾、中国西南、中国东部至日本的大片雨区中出现了大于12 mm/d强降水;亚洲陆面对流和层云降水强度均弱于洋面。亚洲山地强迫不但可引起迎风坡上千公里长度的高降水频次和强降水带,而且导致其下风方向降水频次减少。季尺度降水频次分析表明,亚洲大部分地区对流降水频次小于3%;而层云降水频次一般大于3%,最高可超过10%;副热带高压南侧及西南侧的热带地区对流和层云降水频次均高于副热带高压北侧及西北侧的中纬度地区;降水频次的区域分布还表明,春季中南半岛至中国华南及南海南部对流活动多于同期的印度次大陆。季平均对流和层云降水廓线的季节变化主要表现为“雨顶”高度的季节变化,即降水云的厚度变化;两类降水平均廓线季节变化的区域性差异表明,热带外地区较热带地区显著、陆面较同纬度洋面显著、孟加拉湾比南海显著,而南海和西太平洋暖池无明显的季节变化。此外,降水结构的剖面分析还表明对流降水存在4层结构、层云降水存在3层结构。
|
关 键 词: | 对流降水 层云降水 降水频次 降水强度 降水廓线 |
收稿时间: | 2008-08-08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