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裂带两侧地震诱发滑坡空间分布差异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以北川地区的地震滑坡分布为例 |
| |
引用本文: | 陈晓利, 李传友, 王明明, 李正芳. 断裂带两侧地震诱发滑坡空间分布差异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以北川地区的地震滑坡分布为例[J]. 地球物理学报, 2011, 54(3): 737-746, doi: 10.3969/j.issn.0001-5733.2011.03.013 |
| |
作者姓名: | 陈晓利 李传友 王明明 李正芳 |
| |
作者单位: |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北京 100029 |
| |
基金项目: |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工信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国家地质灾害防治专项科研项目 |
| |
摘 要: | 目前在地震滑坡影响因素的研究中,一般认为岩性、地形地貌、坡度、地震烈度、震中距等因素对滑坡的空间分布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忽视了发震断裂的运动方式对滑坡分布所起作用.5.12汶川地震诱发的大量滑坡崩塌灾害主要沿龙门山断裂带发育,但在断裂带两侧呈不对称分布,80%以上的滑坡、特大型滑坡主要分布于断裂带的上盘.这一现象在汶川地震重灾区之一的北川地区表现尤为明显.本文以GIS为平台,通过对北川地区地震滑坡空间分布特点及断裂带两侧的地貌高程、坡度、岩性、余震分布、地表变形、地震动加速度等因素的分析,探讨了导致该区断裂带两侧滑坡分布差异特点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北川地区地震滑坡崩塌主要分布在距断裂带5 km的范围内,上下两盘的滑坡崩塌分布在数量和面积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上盘的滑坡分布面积为下盘的8倍多;在滑坡易于发生的高程(<1500 m)、坡度(25°~40°)范围,上下两盘所占比例相当,但是出现在下盘的滑坡数量远远低于上盘,相同坡度范围内上盘的滑坡发育比例达到下盘的3倍以上;位于上盘并紧邻断裂带的寒武纪、震旦纪地层中的滑坡崩塌最为发育;由于汶川地震发震断层的逆冲性质,余震及大的地表变形都发生在断裂带上盘,地震动加速度在上盘衰减速度低于下盘,表现出一定的上盘效应.从这些分析结果可以推断,引起研究区断裂带两侧滑坡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不是地形坡度和岩性条件,发震断裂的运动方式起到了主要的作用.
|
关 键 词: | 地震滑坡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断裂运动方式 |
收稿时间: | 2010-10-12 |
修稿时间: | 2011-01-05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物理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物理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