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南海北部次表层盐度的变化及其与北赤道流分叉点的关系
作者姓名:杨龙奇  许东峰  徐鸣泉  王俊  师鹏飞
作者单位:1.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 杭州 310012; 2.国家海洋局 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12; 3.福州市海洋与渔业技术中心,福建 福州 350026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资助(2011CB403503,2014CB441501);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项目资助(908-ZC-I-13,908-ZC-Ⅱ-05);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资助(JT1206,JG1211)
摘    要:吕宋海峡是南海与外界水交换的重要通道,黑潮作为北太平洋最强的1支西边界流,在经过吕宋海峡时会对南海北部的环流和环境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用1991—2011年期间CTD断面实测资料和高度计资料,提取23.0~25.5 kg/m3等密度面之间的盐度极大值,研究了南海北部不同年月盐度极大值变化、黑潮入侵方式与强弱,以及盐度极大值变化与北赤道流分叉点南北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1)黑潮入侵南海方式多样,既有分支形式,也有弯曲、流套形式。(2)不同年月间,黑潮入侵南海的强弱存在较大差别,120°E断面的次表层盐度极大值的变动可超过0.3。(3)北赤道流分叉点位置的南北变动对黑潮入侵南海的强弱具有重要影响:北赤道流分叉点位置偏北,黑潮入侵南海较强;北赤道流分叉点位置偏南,则黑潮入侵相对较弱。

关 键 词:南海  黑潮  盐度极大值  北赤道流分叉点  
收稿时间:2013-04-16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学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学研究》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正在获取相似文献,请稍候...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