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渤海湾西岸西汉先民用海的新发现及对“西汉海侵”的启示
引用本文:商志文,陈永胜,姜兴钰,王福,李建芬,施佩歆,王宏.渤海湾西岸西汉先民用海的新发现及对“西汉海侵”的启示[J].地质论评,2015,61(6):1468-1480.
作者姓名:商志文  陈永胜  姜兴钰  王福  李建芬  施佩歆  王宏
作者单位:1)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 天津,300170;2)中国地质调查局泥质海岸带地质环境重点实验室,天津,300170;1)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 天津,300170;2)中国地质调查局泥质海岸带地质环境重点实验室,天津,300170;1)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 天津,300170;2)中国地质调查局泥质海岸带地质环境重点实验室,天津,300170;1)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 天津,300170;2)中国地质调查局泥质海岸带地质环境重点实验室,天津,300170;1)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 天津,300170;2)中国地质调查局泥质海岸带地质环境重点实验室,天津,300170;1)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 天津,300170;2)中国地质调查局泥质海岸带地质环境重点实验室,天津,300170;1)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 天津,300170;2)中国地质调查局泥质海岸带地质环境重点实验室,天津,300170
基金项目:本文为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编号 12120113005800)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 41372173)的成果。
摘    要:地质学(古环境重建与AMS14C测年)和考古学研究,发现了位于渤海湾西岸距现代岸线仅5km的大港穿港路采土场贝壳质河口沙坝海滩层上的、具海水捕捞特征的西汉先民短暂居停遗址,及其上覆的、持续约700~800年的1.6m厚海相层。这是渤海湾西岸迄今所发现的距现代海岸线最近的、被海相层覆盖的西汉先民用海遗址。全新世中期海退以来,渤海湾西岸至少有5道主要的贝壳堤——岭地古海岸线,它们的初始年龄分别是6.6~6.2ka cal BP、5.5 ka cal BP、3.3 ka cal BP、2.4~2 ka cal BP和0.9ka cal BP(即4650~4250 BC、3550 BC、1350 BC、450~50 BC和1050 AD)。每一道堤——岭岸线在其形成发育期,均构成当时的海、陆界线:界线向海一侧是古海区、向陆一侧是高水头海水影响的低地。上古林——齐家阜堤——岭岸线形成于战国——西汉时期,岸线后的大面积洼地直至东晋——北魏时期曾频繁地被高水头海水淹浸,穿港路西汉遗址则直接被海相层覆盖,二者共同为"西汉海侵说"提供了地质学证据。

关 键 词:西汉遗址  西汉海侵  堤—岭古岸线  海水淹浸  渤海湾西岸
收稿时间:2015/2/12 0:00:00
修稿时间:2015/5/25 0:00:0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论评》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论评》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