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多龙矿集区地堡铜(金)矿床年代学、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类型研究 |
| |
作者姓名: | 乔东海 赵元艺 汪傲 李玉彬 郭硕 李小赛 王松 |
| |
作者单位: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矿产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矿产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五地质大队,青海格尔木,816000,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矿产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 |
摘 要: | 多龙矿集区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北侧、羌塘地块南缘,是我国近年来发现的最大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Cu(Au)矿集区。地堡是多龙矿集区最西南边缘的矿床,资源潜力巨大,有望达到超大型规模,但研究程度薄弱。本次工作对地堡Cu(Au)矿开展了锆石U-Pb测年、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为推动资源勘查和矿集区成矿规律的总结提供理论依据。含矿斑岩锆石206 Pb/238 U平均加权年龄为111.2±0.4Ma(MSWD=0.67),与矿集区成矿岩浆活动时限一致,是矿集区重要组成部分。石英脉流体包裹体显示矿床主成矿期成矿流体温度集中于140~382℃,主要集中在240~280℃。成岩阶段石英斑晶中Ⅰ型包裹体盐度范围为0.2%~20.7%NaCleqv.,含盐子晶包裹体盐度为33.6%NaCleqv.和43.9%NaCleqv.;成矿阶段不含石膏石英脉Ⅰ型包裹体盐度范围为0.2%~20.8%NaCleqv.,黄铁矿石英脉Ⅰ型包裹体盐度范围为1.1%~11.1%NaCleqv.,石膏中Ⅰ型包裹体盐度范围为0.5%~9.3%NaCleqv.。对钻孔DNZK6428样品进行主微量元素测试并进行因子分析计算,结果表明F1、F2、F3代表成岩阶段,因子主成分为Y-Ho-Er-Tm-Yb-Dy-Lu-Tb-Eu-Gd-Sm-La-Ce-Pr-Nd-SiO_2-Al_2O_3-CaO等,F4和F5代表铜金矿化阶段,因子主成分为Sn-Sb-Ba-Fe_2O_3-Sr-|SiO_2|-Ni-Cu-U-In-Cd-Au-Zn。黄铁矿δ34SV-CDT值总体较为集中,呈"双峰塔式"分布,变化范围为-7.8‰~4.1‰,均值为-4.23‰,为深源岩浆硫,硫的来源接近地幔硫。矿床粒状黄铁矿Co/Ni比值为0.207~10.775,平均值4.39,脉状黄铁矿Co/Ni比值为0.353~23.155,平均值3.802,均为热液成因。矿相学与岩相学研究结果显示矿床具明矾石和硫砷铜矿典型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矿物组合,地堡Cu(Au)矿为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
关 键 词: | 锆石U-Pb测年 含矿斑岩 硫同位素 流体包裹体 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
收稿时间: | 2016-11-16 |
修稿时间: | 2017-04-28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