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华北地区岩石圈类型: 地质与地球物理证据
引用本文:邱瑞照,邓晋福,周肃,李金发,肖庆辉,吴宗絮,刘翠.华北地区岩石圈类型: 地质与地球物理证据[J].中国科学D辑,2004,34(8):698-711.
作者姓名:邱瑞照  邓晋福  周肃  李金发  肖庆辉  吴宗絮  刘翠
作者单位: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
2. 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3.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430074
4.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北京,100812
5.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
基金项目:国土资源部科技计划专项(编号: 20001010202 200010103),中国三维岩石圈深部物质模型研究课题、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编号: 2003009,2003010),中国地质调查局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编号: 200113900018),国家自然科学基
摘    要:根据华北地区的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 区分出华北地区的克拉通型、造山带型和裂谷型3 种岩石圈类型, 依据岩石学方法以及地震波速与成分的关系, 建立了华北地区克拉通型、造山带型和裂谷型岩石圈的壳幔岩石学结构和化学结构. 研究表明, 华北地台具有与全球典型克拉通一致的特征, 鄂尔多斯为经历了中新生代地台“活化”和“改造”后残存的克拉通岩石圈, 陆壳主体成分由TTG构成, 岩石圈地幔主要由强亏损的方辉橄榄岩构成, 它于晚太古宙-早元古宙最终形成以后, 一直保持至今, 其壳幔岩石学结构可以作为华北乃至中朝地台克拉通型岩石圈的一个参照. 中生代时期, 华北地台中东部地区在燕山造山过程中被“活化”, 大量对流地幔物质与热输入使该区原来的TTG陆壳组分被改造成为花岗质陆壳, 岩石圈地幔被燕山期形成的方辉橄榄岩-二辉橄榄岩所代替. 燕山-太行山是华北东部地区新生代发育裂谷作用后残留的造山型岩石圈, 因为经历了新生代的伸展减薄, 现今的厚度不能代表燕山期造山时的地壳和岩石圈地幔厚度, 但岩石圈地幔和陆壳的物质及其结构仍然是燕山运动期间造山时形成的. 新生代时期, 华北东部的大陆裂谷作用形成以华北东部平原为代表的裂谷型岩石圈; 随着裂谷发育, 大量玄武岩喷发, 使燕山期的“酸性化”陆壳又被“基性化”, 燕山期形成的岩石圈地幔被破坏形成以二辉橄榄岩为主体的喜山期岩石圈地幔; 裂谷型地壳和岩石圈地幔经历了岩石圈尺度上伸展减薄和热侵蚀, 现今地球物理探测的岩石圈地幔和陆壳的物质和结构是新生代形成的. 华北地区岩石圈形成和演化表明, 大量对流地幔物质与热输入是不同类型岩石圈形成的关键, 壳幔岩石学结构是岩石圈演化的综合记录, 它们是中新生代中国大陆动力学系统与华北地台东侧的太平洋板块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 键 词:岩石圈类型  地质与地球物理证据  壳-幔岩石学结构  深部过程
收稿时间:2004-01-08
修稿时间:2004年1月8日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D辑》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D辑》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