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西秦岭造山带早白垩世大陆裂谷存在的依据——青海同仁地区麦秀山群新建的意义
引用本文:祁生胜,邓晋福,赵呈祥,胡旭丽,史连昌,陈健.西秦岭造山带早白垩世大陆裂谷存在的依据——青海同仁地区麦秀山群新建的意义[J].中国区域地质,2011(11):1706-1715.
作者姓名:祁生胜  邓晋福  赵呈祥  胡旭丽  史连昌  陈健
作者单位:[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100083 [2]青海省地质调查院,青海西宁810012 [3]青海省青藏高原北部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青海西宁810012 [4]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青海西宁810012 [5]青海省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青海西宁810012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青海1∶25万贵南县-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幅区域地质调查》(编号:1212010510408)致谢:参加本项目野外工作的还有安守文、付军、马志康等同志,野外工作中得到青海省地质调查院王秉璋总工程师的指导,所有路线和剖面样品的薄片均由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岩矿鉴定室范桂兰高级工程师鉴定,青海省区域地质调查大队丁西歧、于文杰高级工程师在成文过程中提出了宝贵的修改建议.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摘    要:青海省唯一的一套早白垩世陆相火山岩地层分布在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县—泽库县之间的麦秀山一带,位于西秦岭地层区泽库地层分区。根据剖面研究和区域地层对比,将这套地层新命名为早白垩世麦秀山群(K1M),下部的紫红—灰紫色中基性火山岩夹砂砾岩新建为多禾茂组(K1d),为一套典型的陆相裂隙式喷发的碱性玄武岩+陆相红层沉积建造,上部的紫红色砂砾岩组合延用万秀组(K1w),为一套冲积扇相陆相红层的类磨拉石建造,二者之间为明显的整合接触关系。根据麦秀山群与上下地层之间的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以及多禾茂组火山岩中的同位素年龄和万秀组的昆虫、叶肢介、植物化石,可确定麦秀山群的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麦秀山群沿近南北向张裂带分布,是在早白垩世陆内环境下产生并在陆内环境下消亡的陆内裂谷相沉积,它的形成标志着西秦岭地区在早白垩世进入区域性伸展阶段。

关 键 词:西秦岭造山带  早白垩世  麦秀山群陆内裂谷伸展环境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