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地区一次副热带高压边缘暖锋暴雨机制分析 |
| |
作者姓名: | 王秀萍 赛瀚 刘晓初 李燕 |
| |
作者单位: |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大连市气象台,大连市气象台,大连市气象台 |
| |
基金项目: | “2020年8月大连两次短历时强暴雨过程预报预警指标研究”(2021SYIAEKFMS04)资助。 |
| |
摘 要: |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自动站逐时降雨量资料以及NCEP逐6小时再分析资料(1°×1°),对2020年8月31日大连地区一次副热带高压(下称副高)边缘暖锋暴雨过程的环境场特征和动力热力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发生在远距离台风活动的有利背景下,由副高、500 hPa高空槽和850 hPa暖式切变线共同影响所致。大连地区处于副高边缘,台风造成副高西伸北抬,副高和台风外围的偏南暖湿气流共同为暴雨区输送充足的水汽条件,为此次暴雨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场。暴雨发生前大气对流不稳定,深厚的湿层和暖云层以及较低的云底高度,是产生较高降雨效率的有利条件。850 hPa比湿大于14 g﹒kg-1,超过区域暴雨阈值;近地层出现强水汽通量辐合中心并配合上升运动区,对强降水的预报具有明显指示意义。高空急流提供强辐散“抽吸”作用,对流层中下层西南风的不断加强和向下传播出现低空和超低空急流,高、低空急流耦合形成较强的上升运动,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强降水,超低空急流的出现对此次暴雨的产生、发展和维持发挥关键的作用。暴雨区上空存在广义位温等值线密集带和陡立区,由于凝结潜热释放而引起广义位温高值区呈漏斗状向下伸展,中低层强暖平流促使湿斜压性显著增强,有利于暖锋锋生,从而导致整层饱和大气的抬升,最终产生强降雨天气。
|
关 键 词: | 暴雨 对流不稳定 超低空急流 广义位温 暖锋锋生 |
收稿时间: | 2022-12-07 |
修稿时间: | 2023-03-14 |
|
| 点击此处可从《沙漠与绿洲气象(新疆气象)》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沙漠与绿洲气象(新疆气象)》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