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1163—1977年(815年)长江下游地区梅雨活动期间旱涝规律初步分析
引用本文:吴达铭.1163—1977年(815年)长江下游地区梅雨活动期间旱涝规律初步分析[J].大气科学,1981,5(4):376-387.
作者姓名:吴达铭
作者单位:上海中心气象台
摘    要:利用1163—1977年的史料和雨量资料对长江下游地区梅雨期(5—7月)的旱涝情况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1)各级旱涝的气候频率近于正态分布;1—5级的气候频率分别为8%、22%、40%、22%、8%。各时期的旱涝分布不均,呈交替现象。全期分为多旱期(1200—1285),多涝期(1286—1522)和转旱期(1523—1977),在这三个时期内都存在旱涝的“群发倾向”。利用自回归功率谱(AR模式)方法得显著周期为157、91、61、47、38、30.9、27、21.8、19.2、14.9、11、9.7、7.7、6和5年等。 (2)统计结果证实太阳活动最大年和最小年附近的旱涝次数为最多,而在最大年附近(M—1、M)涝的次数比旱的多,在最小年附近(m—1、m、m+1)旱的次数比涝的多。用同调谱分析,太阳黑子对梅雨旱涝有着一定影响,但关系不十分显著。


An analysis of abnormal precipitation during plum rains season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tze region in 815 years (1163-1977)
Wu Da-ming.An analysis of abnormal precipitation during plum rains season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tze region in 815 years (1163-1977)[J].Chinese Journa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1981,5(4):376-387.
Authors:Wu Da-ming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大气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大气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