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基于CMIP5模拟的中国区域陆气耦合强度评估及未来情景预估
作者姓名:曾毓金  谢正辉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2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125016,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5110102
摘    要:基于第五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11个模式历史情景的模拟结果计算得到了中国区域夏季的陆气耦合强度并进行集合平均,结果表明,位于半干旱区的华北和内蒙古地区陆气耦合强度相对较强,西部干旱区的陆气耦合强度相对较弱,位于湿润区的中国东北地区东部、长江中下游和西南地区陆气耦合强度最弱。利用上述模式集合平均结果与由NCEP再分析资料和欧洲中心的中期气象预报40年再分析资料(ERA40)计算得到的陆气耦合强度相比较,结果显示这些模式的集合平均与再分析资料NCEP和ERA40的计算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利用历史情景模拟和不同的典型排放路径(RCP),即低排放情景RCP2.6、中排放情景RCP4.5和高排放情景RCP8.5下的模拟结果预估陆气耦合强度未来变化。结果显示:与历史情景相比较,位于湿润区的中国南方地区蒸散发的主要控制因子是温度,在3种排放情景下随着温度上升引起蒸散发增加所导致陆气耦合强度升高;位于青藏高原以及半干旱区的内蒙古大部分地区蒸散发在未来的年际变化幅度减弱导致陆气耦合指数降低;位于西北干旱区陆气耦合强度在RCP2.6和RCP4.5情景上升,然而在RCP8.5情景下陆气耦合强度下降,其原因是在高排放情景下,水汽平流输送明显增强,局地蒸散发异常对空气湿度变化的贡献减弱,导致了陆气耦合强度降低。未来预估结果在中国南方可信度相对较高,从全国来看,在RCP4.5情景下可信度相对较高。

关 键 词:CMIP5  中国  陆气耦合强度
收稿时间:2014-11-14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气候与环境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气候与环境研究》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