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状黝铜矿型铜矿床的稳定同位素组成及其成因意义 |
| |
引用本文: | 张立生. 脉状黝铜矿型铜矿床的稳定同位素组成及其成因意义[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0, 20(2): 74-82. |
| |
作者姓名: | 张立生 |
| |
作者单位: |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82 |
| |
摘 要: | 脉状黝铜矿型铜矿床是产于兰坪-思茅盆地中的一种新的铜矿床类型。碳酸盐及CO2包裹体的δ13C值大多在-4‰~-7‰之间变化,显示碳来自地幔。矿石中铅同位素组成与盆地中喜马拉雅期碱性岩长石中铅的同位素组成一致,方解石和铁白云石的87Sr/86Sr比值接近或稍高于碱性岩的87Sr/86Sr的比值,显示矿石锶、铅与碱性岩锶、铅是同源的,均来自于上地幔。硫化物中硫的δ34S值大多集中在0~-4‰之间,显示其硫主要是深部来源并有少量的地壳硫参与。包裹体水的δ18O和δD值显示成矿流体的水为大气降水、岩浆水和变质水的混合物。结合其它质、地球化学特征,笔者认为这类矿床的成因类型为壳-幔混合热液成因型。
|
关 键 词: | 稳定同位素组成 矿床成因 脉状黝铜矿型铜矿床 |
收稿时间: | 1999-03-10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沉积与特提斯地质》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沉积与特提斯地质》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