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生钼矿床辉钼矿的微量元素特征研究 |
| |
作者姓名: | 黄凡 王登红 陈毓川 王成辉 唐菊兴 陈郑辉 王立强 刘善宝 李建康 张长青 应立娟 王永磊 李立兴 李超 |
| |
作者单位: |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100037 |
| |
基金项目: | 本文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 41402069)、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编号: K1305)、中国地质大调查项目中国矿产地质与区域成矿规律综合研究(中国矿产地质志)项目(编号: 12120114039701; 12120114039601)和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编号:1212010633901)联合资助 |
| |
摘 要: | 近年来,金属硫化物微量元素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主要局限于少数常见的硫化物,如黄铁矿。辉钼矿作为内生金属矿床最常见的金属硫化物之一,目前对其微量元素的研究成果还很少,对微量元素的赋存状态及其揭示的成因意义还不明。文章尝试性地对中国57个内生独立钼矿床或共伴生钼矿床中的辉钼矿进行了ICP_MS微量元素分析。结合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及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除Re、Os等少数元素可成类质同象存在于辉钼矿中以外,推测大部分微量元素可能以固溶体出溶、机械混入物或流体包裹体等形式存在于辉钼矿中。各矿床中辉钼矿微量元素相对于中国陆壳富集Cu、Zn、Pb、W等常见的成矿元素,暗示不同地质环境下不同时代和矿床类型的成钼流体搬运的成矿元素具有一致性和普遍性,这是造成钼多金属矿床金属元素矿化分带的基础。辉钼矿的主要微量元素呈对数正相关,受矿床类型和产出环境影响不大;辉钼矿Co/Ni比值多数1,集中于0.01~0.57,不同矿床类型的Co/Ni比值具有一定规律性:当w(Co)30μg/g时,斑岩型和矽卡岩型矿床中辉钼矿的Ni含量比较稳定;当w(Co)30μg/g时,Ni含量比较高;石英脉型矿床的Co/Ni比值变化较大,且小于斑岩型矿床的Co/Ni比值。在内生金属矿床中,辉钼矿主要形成于还原性环境中,但石英脉型矿床的形成条件与斑岩型矿床相比,其氧化性明显增强。根据分析结果和前人研究成果,推测成钼流体应为富CO2和Cl-(个别还富含F-)以及部分还原性气体成分(H2、CO、CH4等)的成矿流体。
|
关 键 词: | 地球化学 辉钼矿 赋存状态 流体性质 成矿预测 |
收稿时间: | 2014-08-02 |
修稿时间: | 2014-10-13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矿床地质》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矿床地质》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