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1961—2016年东北地区冬季寒潮事件变化特征及其对区域气候变暖的响应
引用本文:胡春丽,李辑,郭婷婷,王婉昭,王婷,丁抗抗,焦敏,李菲.1961—2016年东北地区冬季寒潮事件变化特征及其对区域气候变暖的响应[J].冰川冻土,2021,43(6):1755-1763.
作者姓名:胡春丽  李辑  郭婷婷  王婉昭  王婷  丁抗抗  焦敏  李菲
作者单位:1.辽宁省生态气象和卫星遥感中心, 辽宁 沈阳 110166;2.辽宁省气象信息中心, 辽宁 沈阳 110166;3.中国气象局 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辽宁 沈阳 110166;4.沈阳区域气候中心, 辽宁 沈阳 110166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1505601)
摘    要:利用东北地区1961—2016年164个气象台站逐日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数据,根据国家标准《寒潮等级》(GB/T 21987—2017)的单站冷空气等级,计算近56年来各单站不同等级冷空气过程的频次、强度、持续日数,应用趋势系数、Mann-Kendall检验、小波分析、相似系数等统计方法,研究了东北地区三种类型寒潮(超强寒潮、强寒潮、寒潮)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三种类型寒潮日数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高海拔地区相对偏多,低海拔和平原地区相对偏少。年尺度上,1961—2016年三种类型寒潮日数和站次呈减少趋势,减少速率呈现为超强寒潮>强寒潮>寒潮;年代尺度上,三者均在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期相对偏多,1980年开始进入一个相对偏少的时段,21世纪00年代中期以后有小幅度增加;寒潮日数和站次均存在明显的3~5 a短周期性变化。1961—2016年东北地区冬季气温在空间变化上全区呈一致的增加趋势,66%的站点增温显著,检测到冬季气温的突变点为1981年。东北地区气候变暖后,三种类型寒潮日数和站次均有明显的减少。

关 键 词:东北地区  寒潮  特征  气候变暖  响应  
收稿时间:2020-09-25
修稿时间:2021-01-29
点击此处可从《冰川冻土》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冰川冻土》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