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盆地临河坳陷中-新生代烃源岩分布地震预测 |
| |
作者姓名: | 王权 刘震 李晨曦 王少春 师玉雷 王志成 王标 武函 |
| |
作者单位: | 1.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河北 任丘 062550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49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地球科学学院,北京 1022494.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 任丘 062550 |
| |
基金项目: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技课题“河套盆地新区新领域勘探潜力与高效勘探关键技术研究”(2019D-0815) |
| |
摘 要: | 河套盆地临河坳陷作为低勘探程度区,明确生烃灶分布是盆地油气勘探的关键任务。而该盆地钻井稀少,缺乏采样分析资料,严重制约着烃源岩早期预测。因此利用有机地球化学、地震沉积学和地球物理技术,综合预测了主力烃源灶的分布。研究表明,白垩系固二段及渐新统临二段发育低频-强振幅相和弱振幅-空白相两类偏泥地震相,低频-强振幅相发育范围广泛,对应有机质丰度较高的暗色泥岩,而弱振幅-空白相发育较广泛,对应有机质丰度较小的灰黑色、灰色泥岩;固二段最有利的半深湖相烃源岩呈“多湖”分布特征,而临二段半深湖相烃源岩集中分布于北东部;两套烃源岩厚度具有北厚南薄的特征,临二段烃源岩最厚可达700 m;综合评价分析认为固二段发育两个生烃灶,其中西南部的生烃灶面积大、有机质丰度高、厚度较大,是最有利的生烃灶;临二段在北东部发育一个生烃灶,面积大、有机质丰度较高、厚度大,可作为最有利的生烃灶。实践表明,该方法在稀井、少井条件下能有效预测主力生烃灶分布,对油气成藏认识提供重要参考,同时为低勘探领域烃源岩分布早期预测及评价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体系。
|
关 键 词: | 河套盆地 临河坳陷 生烃灶 地震相 有机相 地震预测 |
收稿时间: | 2020-02-20 |
修稿时间: | 2021-04-02 |
|
| 点击此处可从《现代地质》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现代地质》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