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登陆台风“杰拉华”与“海葵”降雨差异的水汽输送特征
摘    要:利用水平分辨率1.0°×1.0°的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再分析资料、水平分辨率为2.5°×2.5°的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NOAA)大气环流资料、水平分辨率为1.0°×1.0°的NCEP全球资料同化系统(Global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GDAS)资料,结合拉格朗日混合单粒子轨迹模式(Hybrid Single 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 Model,HYSPLIT)对两个路径相似但降雨分布存在较大差别的登陆台风"杰拉华"和"海葵"进行水汽输送对比分析,并进一步探讨水汽对于台风"海葵"登陆减弱后引发暴雨增幅的影响。结果表明:登陆后台风"海葵"维持时间和风雨的影响明显强于"杰拉华";陆地上输送的水汽(59.9%)是台风"杰拉华"的主要的水汽通道,但得不到暖洋面上的水汽补充,迫使其快速衰亡,降雨强度也较弱;而台风"海葵"登陆后,南海和黄海依然为其提供了大部分的水汽,台风"海葵"登陆后的水汽来源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直接从洋面进入雨区的偏东水汽,另一类为与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s,TC)环流相联系的偏南水汽。台风"海葵"登陆后第一轮暴雨的水汽主要来源于日本以东洋面(61.2%),南海水汽输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第二轮暴雨的增强。江苏南部地区降雨的水汽主要来源于东海和中国东部地区(46.3%),中国东部地区蕴含的水汽和能量低于暖洋面,运行过程中携带的水汽量逐渐减少,可能是江苏南部地区降雨强度偏弱的原因之一。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