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承德甲山正长岩成因的Sr-Nd-Pb-Hf同位素制约 |
| |
作者姓名: | 刘源 江思宏 陈春良 韩宁 |
| |
作者单位: | 1. 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430074 2.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7 3.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7;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00083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 |
摘 要: | 报道了华北克拉通北缘承德地区甲山正长岩的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主微量元素、Sr-Nd-Pb同位素组成。甲山岩体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11~108 Ma,代表岩体的结晶年龄,表明其侵位于早白垩世晚期。岩体高Si O2、K2O+Na2O、Al2O3、LILEs(Rb、K)和LREE,低Fe2O3T、Ca O、Ti O2、Mg O和HFSE,具有板内裂谷岩浆岩的特征,属A型花岗岩。甲山岩体εNd(t)=-5.0~-0.9,tDM2(Nd)=0.98~1.31 Ga;εHf(t)=-2.7~+4.3,tDM2(Hf)=0.90~1.33 Ga;Δ8/4=84.9~91.3,Δ7/4=-6.4~-4.0,(206Pb/204Pb)i=16.63~17.10,(207Pb/204Pb)i=15.24~15.30,(208Pb/204Pb)i=36.54~37.20。根据野外地质观察、实验岩石学以及元素地球化学和Sr-Nd-PbHf同位素示踪的综合分析,认为甲山岩体可能起源于下地壳与亏损地幔的混合源区,是华北克拉通北缘岩石圈强烈减薄、地壳伸展作用的结果。早白垩世甲山岩体形成过程中亏损地幔物质的参与指示了华北克拉通北缘岩石圈减薄和软流圈地幔上涌,记录了陆内伸展环境下与软流圈底侵作用相关的岩浆事件。
|
关 键 词: | 正长岩 早白垩世 下地壳 亏损地幔 甲山岩体 华北克拉通 |
收稿时间: | 2014-05-08 |
修稿时间: | 2014-10-21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岩石矿物学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岩石矿物学杂志》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