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海南岛小妹韧性剪切带纳米颗粒发育阶段及形成机制
作者姓名:王印  刘海龄  张雪芬  沈宝云  朱荣伟  周洋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 广东广州 510301
基金项目:"中国海及邻域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系列图"项目GZH200900504-WX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603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3282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6048
摘    要:为了探讨韧性剪切带中纳米颗粒的发育过程和形成机制,进而厘定纳米颗粒对韧性剪切带形成过程和应力机制的指示作用,选取了在小妹韧性剪切带里发育的3种岩石样品(花岗岩、花岗质片麻岩和石英片岩),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其中的纳米颗粒结构及纳米颗粒的聚集形态.观察结果表明:存在2种基本形态——球形的粒状和长条形的柱状,粒状纳米粒子(纳米粒)在3种岩石中都广泛发育,而柱状纳米颗粒(纳米棒)则在花岗质片麻岩中最发育.对纳米颗粒聚集形态研究,可将发育阶段分为:粒化阶段-异化阶段-成层堆积阶段.再次活动时,首先是经过活化阶段,形成复体颗粒,然后再重复上述阶段.结合纳米颗粒形态变化过程,其形成机制可能为脆-韧性变形. 

关 键 词:小妹韧性剪切带   纳米粒   纳米棒   复体   扫描电镜   构造地质
收稿时间:2017-03-3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