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雄安新区:如何建成生态与创新之都
作者姓名:葛全胜  董晓峰  毛其智  张文忠  杜龙江  张伟  何春阳  吴殿廷  吕拉昌  陈明星  孙进柱  孙斌栋  赵鹏军  潘竟虎  彭建  强海洋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2. 北京交通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建艺学院,北京 1000443.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人居环境研究中心,北京 1000844. 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385.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386. 北京城市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北京 1000357. 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758.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北京 1008759.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管理学院,北京 10003710. 河北保定市地方志办公室,保定 07105111.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上海 200062;12.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上海 20006213.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87114.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兰州 73007015.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北京 101149
基金项目:北京交通大学基础科研经费人文社科专项基金(2016jdz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184,41471136);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7ZDA06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项目(16JJD790012)
摘    要:建设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为落实中央决策,我们突出强调将雄安建设成为生态与创新之都。来自地理学及人居环境科学领域的16位专家,以笔谈方式,对此开展了深入讨论。认为雄安新区的发展,应该坚持和秉承以下观念。一是宜居安全观,需要优化调控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突出安全第一,切实防范洪涝灾害、环境污染等风险,以创建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为目标,走全面宜居城市之路。二是生态城市观,应积极采用低碳生态技术,有机组织城市区域生态系统与空间布局,建设绿色基础设施系统,保证城市生态系统良性循环,走系统化的生态城市之路。三是创新核心观,应该以科技文化为灵魂,推进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与管理创新等全面创新,突出科技创新核心,建设新一代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创新之都。四是区域统筹观,应从流域视角、区域一体化视角,统筹新区建设,注重区域协作,共享共生,互动互补,带动区域转型新型发展,走区域深度协同发展之路。五是文化城市观,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文化艺术发展,倡导文化包容与和谐,探索中华人文生态特色新型城市风貌,走文化特色城市发展之路。六是综合品质观,强调城市生态经济社会全面高水平发展,突出全面高质量与高标准发展理念,建立国际领先的质量标准体系与规范体系,发展智慧城市,全面加强综合质量监测评价与督察,结合文化品质追求,配套先进的社会公共设施与保障系统,走综合高品质发展之路。七是典型示范观,努力将雄安新区打造成生态创新的城市示范区和新型城市化的样板城市,促进京津冀建设生态与创新型世界城市群。

关 键 词:雄安新区  生态城市  创新城市  可持续发展  
收稿时间:2018-04-13
修稿时间:2018-05-02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理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理研究》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