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M-NDVI-土地覆盖分类”的天山博格达自然遗产地山地垂直带提取与变化分析 |
| |
作者姓名: | 冀欣阳 骆磊 王心源 李丽 万红 |
| |
作者单位: | 1.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数字地球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42.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94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北京 1000944.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北京 1000835. 山东农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泰安 271018 |
| |
基金项目: | 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KFJ-SW-STS-18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503302) |
| |
摘 要: | ![]() 本文基于Landsat影像数据获取天山博格达自然遗产地土地覆盖分类,结合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数字高程模型(DEM)构建“DEM-NDVI-土地覆盖分类”散点图分析研究区植被受海拔和坡向的水热空间变化影响的分布特征,通过概率统计分析提取博格达遗产地山地垂直带,并结合研究区的气温、降水数据和NDVI变化特征分析垂直带变化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① 本文利用“DEM-NDVI-土地覆盖分类”散点图,揭示了研究区1989年和2016年的NDVI值和分类类别随着海拔上升的变化特征,其中NDVI值随着海拔上升呈现“倒U形”变化,而不同分类类别在一定的海拔区间内呈现出聚集效应,且不同分类类别有明显的高程界限。② 1989年和2016年博格达遗产地山地垂直带分带上限分别为:1278 m和1185 m(温带荒漠草原带)、1784 m和1759 m(山地草原带)、2706 m和2730 m(山地针叶林带)、3272 m和3293 m(高山草甸带)、3636 m和3690 m(高山垫状植被带)。③ 博格达遗产地1989年和2016年山地垂直带受区域气温升高和降雨增加的影响有较为明显的改变,其中温带荒漠草原带最为敏感,其上限变化最大,向下收缩93 m;山地针叶林带的分布范围则向两侧扩张49 m;山地草甸带带宽基本保持不变,但整体上移了约20 m;冰雪带则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向上退缩54 m。
|
关 键 词: | 遥感 博格达 山地垂直带 DEM NDVI |
收稿时间: | 2018-02-10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信息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信息科学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