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2014年鲁甸MS6.5地震及其强余震序列重定位
作者姓名:王光明  赵小艳  付虹  刘自凤  王清东
作者单位:1.中国昆明 650224 云南省地震局
基金项目:云南省地震局青年地震科学基金(2017ZL11)和云南省地震局科技人员传帮带项目(C3-201706)共同资助
摘    要:本文采用云南测震台网的观测报告数据,利用双差定位方法对2014年鲁甸MS6.5地震及其强余震序列进行了重定位,获得了3 658个地震事件的震源参数。重定位后地震序列的震中分布显示,余震分布存在两个优势方向,分别为近EW向和SES向,呈共轭型分布,近EW向条带展布长度为30 km,SES向条带展布长度为20 km;震源深度的分布显示,地震序列总体表现为主震附近震源较深,沿近EW向和SES向逐渐变浅,地震序列的震源深度主要分布在4—20 km范围内。截至2017年2月28日,鲁甸MS6.5地震震源区共发生(同一天发生的一组地震算一次)MS≥4.5强余震4次。重定位后的鲁甸4次强余震序列震中分布存在差异:2014年9月10日和10月27日两次强余震序列的展布特征与主震相同,而2016年和2017年另外两次强余震的后续余震仅分布在强余震的周边,与主震序列明显不同。综合重定位后余震序列分布、震源区地质调查资料以及前人研究认为,鲁甸地震的4次强余震序列是区域应力场和主震引发的震源区应力场共同作用的结果,2014年9月10日和10月27日的两次强余震序列主要受主震引发的震源区应力场的影响;而2016年和2017年两次强余震序列则主要受区域应力场的影响。

关 键 词:双差定位  鲁甸MS6 5地震  强余震  区域应力场  包谷垴—小河断裂  
收稿时间:2017-09-28
点击此处可从《地震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震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正在获取相似文献,请稍候...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