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水动力型滑坡形成运动机理与防控减灾技术
引用本文:周家文,陈明亮,李海波,徐奴文,肖明砾,杨兴国,孙海龙,戚顺超.水动力型滑坡形成运动机理与防控减灾技术[J].工程地质学报(英文版),2019,27(5):1131-1145.
作者姓名:周家文  陈明亮  李海波  徐奴文  肖明砾  杨兴国  孙海龙  戚顺超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065;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065;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065;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065;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065;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065;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065;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065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1501100
摘    要:水动力型滑坡是指在冰川融雪、降雨、水位变动、地表径流及地下水活动等水动力因素驱动下而发生的斜坡岩土体失稳灾害。西南地区是水动力型滑坡尤其是库区滑坡的高发区,其失稳破坏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基础设施的安全,且有可能造成深远的次生灾害,提升水动力型滑坡灾害的监测预警、综合防控与应急处置水平极为迫切。水动力型滑坡易发于松散堆积层、破碎岩体、软岩以及含有软弱夹层的斜坡等地层,地质环境、水文活动以及人类活动干扰等因素的长期作用在水动力型滑坡的孕育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斜坡在各种不利因素的持续交替作用下,逐渐产生变形破坏,稳定性不断降低并趋于极限失稳状态,最终在短期水文条件的改变下而导致整体失稳破坏。斜坡失稳后的滑坡动力过程非常复杂,尤其是特大型高位滑坡,在运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强烈的冲击破碎和沿程侵蚀铲刮现象,导致滑坡运动性态的改变和堆积方量的增大,水的存在会加剧滑坡沿程侵蚀铲刮作用以及导致运动性态向流态化转变而造成更远的运动距离和更广的致灾范围。水动力型滑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问题,不同地质结构和水动力条件的滑坡变形破坏过程存在很大差异,远距离非接触式滑坡早期识别与监测技术以及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且具备自主学习的滑坡预报预警方法是未来重要发展方向。水动力型滑坡防治涉及到工程建设、经济民生、社会等多方面因素,需要综合运用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在未来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应重视库区滑坡的危害性,复建设施的修建应尽可能远离库区滑坡影响区。

关 键 词:水动力型滑坡  形成机理  破坏模式  动力过程  监测预警  防控减灾
收稿时间:2019-06-03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工程地质学报(英文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工程地质学报(英文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