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龙门山地区北川石沟里泥盆系养马坝组铁质鲕粒沉积及其环境分析
引用本文:倪子尧, 徐绪东, 陈政安, 李凤杰. 龙门山地区北川石沟里泥盆系养马坝组铁质鲕粒沉积及其环境分析[J]. 沉积学报, 2019, 37(4): 702-71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81
作者姓名:倪子尧  徐绪东  陈政安  李凤杰
作者单位:1.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成都 610059;;;2.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 成都 610059;;;3.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成都 61005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2100);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学创新团队基金(KYTD201703)
摘    要:龙门山地区中泥盆统养马坝组铁质鲕粒是我国"宁乡式"鲕粒赤铁矿矿床重要铁质赋存形式。为查明龙门山地区泥盆系铁质鲕粒的沉积环境和成因机制,以甘溪石沟里剖面精细实测为基础,通过薄片鉴定和扫描电镜分析,对铁质鲕粒的沉积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龙门山地区甘溪石沟里泥盆系养马坝组铁质富集于生屑灰岩、鲕粒生屑灰岩和生屑鲕粒灰岩,呈层状或透镜状夹于粉砂质泥岩和泥岩中。铁质鲕粒是重要的铁质赋存载体,类型多样,根据鲕粒成分可将其划分为灰泥鲕粒、绿泥石鲕粒、铁化鲕粒和铁质鲕粒4种类型。龙门山地区石沟里剖面养马坝组铁质鲕粒沉积于有障壁海岸的潟湖环境中,根据鲕粒的纵横向分布特征,建立了有障壁海岸铁质鲕粒的成因分布模式,从障积滩外侧、障积滩内侧到潟湖,依次发育灰泥鲕粒、铁化鲕粒、绿泥石真鲕、绿泥石薄皮鲕和铁质鲕粒。

关 键 词:铁质鲕粒   成因分析   沉积模式   养马坝组   龙门山地区
收稿时间:2018-07-24
修稿时间:2018-11-16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沉积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沉积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