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埃及东南部沙漠地区汉默斯(Hamash)金矿中金从黄铜矿—黄铁矿中的重新运移
引用本文:M.伊西尔丁海默,A.奥斯曼,王文珍.埃及东南部沙漠地区汉默斯(Hamash)金矿中金从黄铜矿—黄铁矿中的重新运移[J].世界地质,1992(1).
作者姓名:M.伊西尔丁海默  A.奥斯曼  王文珍
摘    要:在埃及东南部的汉默斯沙漠地区,黄铁矿、黄铜矿和金有的产于石英脉中和花岗岩中,有的则以星散状、浸染状矿体赋存于高度蚀变的变质火山岩剪切带中。这些矿物的形成部分与磁黄铁矿、蓝辉铜矿、锑黝铜矿、辉铜矿、斑铜矿和铜蓝有关。黄钞矿具有两种晶形:(1)含有原生硫化物包裹体的自形—半自形巨型晶体,(2)细晶集合体。黄铜矿具有三种晶形:(1)自形巨型晶体,(2)细晶含微包裹体,(3)它型残余物。硫化物矿物有三个形成阶段,这三个阶段与热液的连续冷却结晶过程有关。在无序的高温热液阶段金以基质存在于早期硫化矿物中,在温度逐渐降低的后期阶段,含金黄铁矿经过重新运移,产生了自然金,显微镜分析结果证明,金和铜在晚期的黄铁矿中相对富集,分析研究过的表层蚀变矿物有:针铁矿、褐铁矿、金以及铁和铜的碳酸盐矿物和硫化物。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